2025年夏天网络配资炒股,游戏圈被一条突如其来的发言炸开了锅。
蔡浩宇,创始人,身家超过500亿却极少露面的技术大佬,最近抛出了一番“暴论”:
AI已经彻底颠覆游戏开发,未来只有两类人能立足:0.0001%的顶尖天才团队和99%的纯兴趣爱好者,而中间的专业从业者,“不妨考虑转行”。
此言一出,争议如潮水般涌来。
有人调侃这是“大佬劝退打工人”,有人直斥他“背刺同行”。
海外论坛上骂声更凶,甚至有人因言辞过激被删帖。
但在一片喧哗中,更多人在思考:这位做出《原神》的行业标杆,究竟看到了怎样的未来?
要理解蔡浩宇的言论,得先看看他的轨迹。
2011年,上海交大研究生宿舍里,蔡浩宇和同学拿着10万元无息贷款创立米哈游时,喊的口号是“技术宅拯救世界”。
早期创业可谓惨淡:《崩坏1》因收费模式问题收入低迷,团队月薪仅4000元,连散伙计划都定好了。
直到《崩坏2》与B站合作破圈,公司才活下来。
2020年,《原神》迎来大爆发。
这款游戏耗资1亿美元、赌上了公司全部利润,最终横扫全球榜单,半年营收64亿元。
但就在巅峰期,蔡浩宇却悄然转身,2023年卸任米哈游董事长,次年远赴硅谷创立AI公司Anuttacon,自称“AI灵魂召唤师”。
蔡浩宇的“劝退论”绝非空谈。
他预见的未来里,AI生成技术将抹平游戏开发的门槛。
顶尖团队用创新思维突破边界,业余爱好者凭兴趣轻松创作。
而传统“专业开发者”既无法媲美天才的创造力,又不如爱好者灵活”,位置自然尴尬。
相关数据也佐证了他的判断。
目前超99%的游戏公司已引入AI工具,头部厂商近六成搭建了AI生产线。
从美术贴图到营销文案,AI正在吞噬标准化工作。
谷歌的GameNGen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这个AI引擎能实时生成《毁灭战士》画面,无需传统编程。
当技术让“人人可做游戏”,行业结构必然重构。
劝退风波后,蔡浩宇亮出了自己的答案:AI游戏《群星低语》。
游戏中,玩家通过语音、文字或视频,与流落外星的女主角Stella实时互动。
她的情绪会因你的话波动,甚至因沉默而孤独,没有任务、没有数值,只有“关系模拟”。
为实现这点,游戏每小时成本高达数美元,全靠云端AI实时驱动。
另一边,老东家米哈游选了另一条路。
成立“无定谷科技”、自研大模型Glossa,目标是用AI优化传统生产管线,比如自动生成角色文案或美术素材。
用业内人士的话说:“蔡浩宇要颠覆游戏本质,米哈游只想让工厂更高效。”
分道扬镳背后是现实压力:2024年米哈游营收下滑23%,《原神》流水腰斩,被寄予厚望的《绝区零》表现未达预期。
而蔡浩宇的AI游戏虽技术惊艳,却被玩家吐槽“玩法平淡”“女主颜值普通”。
面对“劝退”引发的反弹,更多从业者开始冷静思考。
“如果AI真能替代基础工作,我们该升级技能还是转型?”一位游戏策划在论坛发问。
现实中,已有公司正在探索两条路:
一是“原有业务+AI”降本增效。二是押注“AI原生游戏”创造新体验。
传统厂商仍在为流水焦虑,所以降本增效就成为首要任务。
米哈游的成功本质是“一套经济系统+一个美术壳”,而这恰是AI最易复制的部分。
蔡浩宇在《群星低语》中追求“让虚拟角色成为真实生命体”,也是在探索一条新路径。
回头看,蔡浩宇的“劝退”更像一记警钟。
他亲历过游戏业的生死:从山穷水尽到豪赌《原神》成功,比谁都清楚技术革命的残酷。
他说“只有理想与现实结合才能走下去”。这既是对过往的总结,也是对未来的预判。
如今,游戏业的擂台已悄然分化。
一端是米哈游们用AI加固传统堡垒,另一端是蔡浩宇们用AI重建游戏基因。
无论哪方胜出,中间地带的生存空间确在收缩,这或许才是“劝退”二字背后,最真实的潜台词。
参考资料
1. 网易新闻:《赚够553亿后,他决定劝退99%的人》
2. 搜狐网:《蔡浩宇的AI游戏新纪元:探索
的未来蓝图》
3. 搜狐网:《蔡浩宇身家缩水超184亿,米哈游何时等来下一个爆款?》
4. Bilibili动态:《米哈游创始人发声劝退游戏行业:考虑转行吧》
5. 36氪:《蔡浩宇与米哈游站在擂台两侧》
6. 同花顺:《游戏产业跟踪:蔡浩宇AI创业新游招募测试》
7. 百度百家号:《米哈游蔡浩宇最新“暴论”引热议,结果被网友“打脸”》
8. GameLook:《第一款AI游戏“开局平淡”,蔡浩宇藏得太深?》
9. 搜狐网:《来自蔡浩宇的告诫:不是游戏天才,趁早改行》
10. NGA玩家社区:《彭博社:米哈游押注AI,寻找“出圈”新方向》
(小可 老A)
长宏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